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纪实
党纪学习教育·学条例 守党纪 | 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踔厉奋发新征程 | “人工智能+”加出发展新动能

昔日北大才子 今日“铁窗”嫌犯 为何?

发布时间:2015-12-25  来源:央视网  字体大小[ ]

  沈颢,此前他曾是《南方周末》报社的新闻部主任,这个北大毕业生崭露出的才华令人瞩目。“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精神抖擞”,“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这些激扬的文字都出自沈颢之手。而今因新闻敲诈一审被判,4年,罚金6万。

  原标题:【央视评论】昔日北大才子 今日“铁窗”嫌犯 为何?

  今天,一度引发业界震荡的21世纪报系新闻敲诈案一审宣判,21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及原总裁沈颢犯敲诈勒索罪、强迫交易罪等,具有自首、立功情节,判有期徒刑4年,罚金6万。

  经法院查明,沈颢等人涉案金额共计2600多万元,受害单位多达79家。

  沈颢是谁?

  此前他曾是《南方周末》报社的新闻部主任,这个北大毕业生崭露出的才华令人瞩目。“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精神抖擞”,“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这些激扬的文字都出自沈颢之手。

  21世纪报系怎么了?

  2001年,《21世纪经济报道》创刊,30岁的沈颢担任主编。经过几年的蓬勃发展,21世纪报系成为财经类首屈一指的媒体。旗下有三大支柱《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网、《理财周报》。

  沈颢因为业绩突出,被提升为21世纪传媒公司的总裁。从主编转变为总裁,沈颢不得不考虑21世纪报系的经济效益了。

  经营手段——“有偿不闻”

  21世纪报系的经营收入主要来自广告,在经营收入的压力下,沈颢等高层不得不利用负面新闻和“有偿不闻”的方式拉合作客户,赚取合作费。

  比如,21世纪报系对某家企业一旦发出“负面报道”,被曝光企业往往会找上门来,希望能够通过所谓的“合作”息事宁人。

  为了最大限度的争取到广告客户,2011年开始,沈颢对21世纪网的要求更加直接——报道盯紧IPO企业。在沈颢有意的组织和策划下,21世纪报系专门选择正处于拟上市和资产重组等商业敏感期的企业,以负面报道投石问路,张网以待。

  2014年9月,沈颢等30多名21世纪报系及公关公司的涉案人员相继被警方带走调查,随后21世纪网被责令停办,《理财周刊》被吊销出版许可证,《21世纪经济报道》被责令整顿。

  作为记者,沈颢业务精通,无疑才华横溢。然而作为媒体掌门人,他是不负责任的,甚至背离了他笔下“媒体人的神圣使命”。

  守望灵魂 铁肩比妙笔更重要

  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是守望灵魂,维护公共利益。正因如此,媒体记者常被看为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的侠客。这其中“铁肩”远比“妙笔”更重要,新闻记者纵使妙笔能生花,如果忘却了肩上的使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沈颢和21世纪报系却为了小团体利益和一己之私,不惜触犯法律和规则,成为公共利益的破坏者。

  21世纪报系新闻敲诈案的两个要素让人颇感痛心。

  第一,有偿新闻、有偿删帖和新闻敲诈已被禁止多年,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早在1985年,国家工商局、广电部、文化部就出台了《关于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经营、刊播广告的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提出:“禁止以新闻记者的名义,招揽所谓‘新闻广告’。……严禁新闻收费和以新闻名义招揽各种形式的广告。”随后,中宣部、中国记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1990年、1992年、1993年、1997年又多次出台规定,划清有偿新闻的红线。到了新世纪,有偿新闻的禁令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现在依然出现21世纪报系的新闻敲诈案,令人痛心。

  第二,有偿新闻虽然一直存在,但往往源于个别“害群之马”。时至今日,在21世纪报系却出现有组织、成系统、大规模的新闻敲诈案,令人颇感震惊。

  媒体应是法律的信仰者和守护者

  新闻媒体不仅仅是社会的观察者、记录者,同样也是社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当中国正努力向法治国家迈进的时刻,新闻媒体和从业者首先应当在心中培养起对法律的敬畏。

  如果媒体都视法律为无物,又怎样去宣传“全民守法”?如果记者都肆意破坏法律,又怎样去监督政府部门的依法行政?如果报纸、广播、电视都能随意挑战规则,又怎样劝说企业去守法经营?正因如此,沈颢及21世纪报系所受到的法律制裁,值得每一位媒体人深思。

  新闻敲诈 侵害公众利益

  在日常生活中,百姓常常用“报纸都报道了”、“电视台都播了”来证明某件事情的真实性。而有偿新闻和新闻敲诈行为在谋取私利的同时,也在蚕食着媒体的公信力。更为可怕的是,受利益驱动,媒体选择性地报道和有目的性地屏蔽信息,不知不觉间扭曲了事实真相,误导了公众,侵害了公众和社会的利益。

  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曾说过,新闻人“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媒体人的良知和灵魂,影响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这个意义而言,21世纪报系的新闻敲诈案,值得每一位媒体从业者思考!

中国法治网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